快乐的辽西闾山脚下的农民
图文 咸杰搏克
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是亿万农民兄弟姐妹。如果按照原来计划经济僵化管理体制。显然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不可能进城工作和生活。现在,农村户口含金量明显高于城里。突出表现在,农民身份变城市人容易,城里人要打算变农村人没门。哈
每年的4月中旬,中国北方的梨花盛开,尤其地处辽宁西南部的北镇、绥中一带,漫山遍野的梨花争相怒放,如云似雾,蔚为壮观。
给万亩梨树人工授粉虽很辛苦,但享受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好政策,有山林有土地的农民兄弟姐妹笑的是多么的阳光灿烂啊。
以下是我今年五月在辽宁省北镇罗罗堡乡吴屯所拍摄的部分美丽画面:
眼前梨花竞相怒放壮观场景令我震撼陶醉。
到处如云似雾的梨花,我似乎都忘记按动照相机快门了。哈 靠山吃山,当地农民拿出自家特产,摆起了小摊。 一家四口骑着屁驴子忽视而过。哈百年梨树。这兄弟告诉我他从小就出生在这,一直没离开。
夫妻俩告诉我,在计划经济年代,这地方就是以果树为主,那时的公分大约每天合2块钱。呵呵,够高的,我下乡插队四年,按照我估计,那时辽宁农村平均工分一天也就五六毛钱超不过。一般近郊种植蔬菜的,我们管叫蔬菜社的工分能高些。
看,大门那口号够实际的,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哪像我一九七几年那阵儿,不是大海翻腾云水怒,就是五洲震荡风雷击。哈 这地方远离城市,空气倍好! 现在这地儿家家都有车,当然不仅是摩托车,三驴蹦子,不少还有轿车呢。车主人家就还有轿车一辆,具体啥牌子我忘记了。哈 这拎着个长棍子干啥去? 咋棍子前面还整的像毽子一样,仔细也分析,里面有个小瓶子。 咔!加大特写工作力度!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给梨树进行人工授粉去的。

第一次见到,进一步跟拍一张特写。 挺有意思的风土人情。 得,迎面来一趟三驴蹦子,上面坐了不少快乐的山里人。 我问你们干啥去?回答给梨树人工授粉去。 一位大哥骑车而过。 开的很自信。这一家三口也是去地里给梨树授粉去的。看我端着照相机,咔,两个微笑,一个油门,哈
还不忘摆手示意呢。 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是亿万农民兄弟姐妹。 这里的民风淳朴,看,买梨不带缺斤短两坑你的。 高高的!大姐您这是干啥去?
去地里给梨树授粉你。哈授粉就这时节、所以家家都在抓紧忙乎。
这又是一家。哈 日子好了,笑容是真的。 手里都弄个长棍子。哈 大人忙干活,孩子忙快乐忙享受。 加大行进速度,不让拍也拍。哈 带孙女的老奶奶。 在路口摆摊的妇女 这骡子待遇还可以的了。哈 化肥还是其它,不清楚,反正都是生产资料。这架势。警察不管,城管不罚,生活好自在。哈
太有意思了, 走亲亲刚回来。 老伙计望着自家的梨园就是笑个不止。 这地方到处是风景。 在给梨树浇水。
我和这位兄弟唠了较长时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出现的变化都涉及到了。深感,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现状非常满意,并且保守的讲,这地方基本以果树为主,家人均年收入在二到三万左右,当然了,多收入也不会轻易告诉我这个外地人的。哈
人少清净,迎面两辆坐骑。
多么的温馨啊
好政策好日子。 得,来个老者。 一打听,不一般,是果树技术专家。筐里是准备嫁接的东西。 我叫住老者,咔,拍了一张充满敬意的。 突突,又上来一辆。显然温饱小康早已经不再话下,幸福的好日子在等待和激励着这些朴实的农民兄弟姐妹们。
评论